之江心学

ICD一级预防再评估

在LVEF小于或等于35%,窄QRS波,采用药物治疗的中低死亡危险的典型欧洲ICM和DCM患者中,初级预防性ICD治疗,调整后的生存获益为27%。在ICD组中,该益处的获得与SCD的减少和正确电击的百分率有关。 由于某些患者群体的ICD生存获益较少,例如老年患者或糖尿病患者,因此需要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本研究证实了ICD一级预防能够降低总体死亡率。尚没有发现可能对此类疗法有害的亚组。尽管如此,针对ICD疗法的决策仍应针对具体情况,尤其是由于其有创性和潜在的并发症。因此,本研究结果支持患者需个体化治疗,必须在考虑个别情况和偏好时做出个体治疗决策。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 研究设计带来了非随机对照研究的局限性和可能的偏差,包括可能存在不同的无法衡量或不确定的混杂因素。

阅读更多

HFpEF心衰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该研究提示,在HFpEF心衰患者中,接受HIIT和MCT的患者均可改善峰值VO2,但均未达到与基于指南体力锻炼设定的最小2.5 mL/kg/min的临床差异,且两者之间的峰值VO2变化无明显差异。与基于指导方针的体力活动相比,该研究不支持HFpEF患者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或中等持续训练。不同于前期小型单中心的研究结论(在HFpEF心衰患者中发现高强度间歇训练优于中等持续训练),考虑在于本研究中患者年龄相对年老且以肥胖女性为主,训练时间及周期较长等因素。该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缺乏训练时的心超数据、较长时间及周期的训练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数据分析的多样性限制了对次要终点的可解释性。该研究指出HFpEF心衰患者可根据指南推荐的体育锻炼进行康复治疗,暂不需行HIIT和MCT的康复训练方式,但结论仍需进一步大型RCT验证,此外患者具体的康复训练方案还应根据自身体质、目标、偏好和能力来制定。

阅读更多

FFR指导ACS患者非罪犯血管血运重建:方法虽好,但不要过分依赖

对于“ACS患者中非罪犯血管通过FFR评估后无需进行即刻介入治疗组相较SAP患者无需介入治疗组MACE事件发生风险明显升高”这一结果,作者进行了原因分析,也提示我们需谨慎对待“FFR指导ACS患者非罪犯血管的重建”。相比较而言,“即刻实行介入治疗组中,ACS与SAP患者的MACE事件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似乎更值得探讨。因为根据现有的认识,是否处理非罪犯血管,可以理解为ACS急性期高炎症反应状态下与PCI相关的急性血栓事件风险和增加心肌再灌注所带来的获益这两者之间的博弈,而这一结果显然为后者增加了砝码。此外,由于炎症反应状态、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不同,是否需要一个不同的FFR值切点用于指导ACS患者非罪犯血管的处理,而不是沿用0.75-0.80?

阅读更多

ERAF对冷冻球囊消融后房颤远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ERAF是房颤消融术后的常见现象,其影响因素较多。在射频消融领域,ERAF与房颤消融术后复发间的关系已有较多研究,但对于冷冻球囊消融来说,ERAF与远期房颤复发间的关系仍缺乏足够研究。 本次介绍的文献是一项较大样本量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该研究发现,ERAF与冷冻球囊消融术后的房颤复发相关,无论患者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且术后1个月至3个月期间出现的ERAF与房颤远期复发有较强的相关性。目前的主流观点并不认为在3个月观察期内发生的ERAF意味着房颤消融的失败,但也有一部分研究对于“观察期”的定义提出质疑。总体而言,房颤术后ERAF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并不能够一概而论。该研究得出的结论固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由于缺乏严谨的研究设计,因此无法直接套用至临床工作中。但对于冷冻球囊消融来说,该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有必要注意观察和重视冷冻消融后的ERAF问题。

阅读更多

EP指导下左房后壁消融在不合并左房低电压持续性房颤中的作用

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中,在PVI基础上,辅助消融的靶点包括左房低压区(LVA)基质改良和左后壁隔离(PWI)。在针对LA-LVA导管消融术中,在没有LVA的情况下,消融通常只针对肺静脉隔离(PVI),而无需其他辅助消融。然而,无LVA的LA可能存在电重构。本研究将无LA-LVA的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EP指导组和对照组。在EP指导组,EP检查阳性的患者进行辅助性PWI,而EP检查阴性的患者则不进行。研究发现EP指导组的复发率显著降低,无AT/AF存活率更高。在EP试验阳性组和EP试验阴性亚组之间,AT/AF复发率无显著差异。在EP检查指导(EP试验阳性)组,PWI与EP试验阳性亚组的较低AF/AT复发率相关。该研究表明EP检查指导的辅助PWI治疗无LA-LVA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可减少AF/AT复发,从而优化了无LA-LVA持续性房颤的消融策略。

阅读更多

EF值越高,预后越好?

本研究纳入了来自美国及新西兰近24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人群。所有LVEF以5%的间隔分层,并对全因死亡进行随访。结果发现LVEF在60%-65%之间的患者全因死亡率最低,而LVEF低于或者高于此范围死亡风险均增高。尤其是LVEF>70%和LVEF为35%-40%的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了70%以上,这不能完全由心率、血压、左室容积、室壁厚度、二尖瓣返流、贫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差异来解释。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死亡风险和LVEF之间存在相似的U型关系,这表明将所有LVEF保留的心衰患者归入一组可能是不合适的。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项研究表明,当LVEF>65%时,死亡风险会增加。该研究的大样本量和单独的验证队列也显著增加了结果的可靠性。该研究也存在几个显著的局限性。1.大部分患者的LVEF是目测的,只有7%的患者的LVEF通过Simpson法进行检测。当然,这也更贴近真实世界的临床情况。因为该研究纳入的患者大多具有需要超声心动图评估LVEF的基础疾病。尽管作者试图纠正各种潜在的混杂因素,如心率、血压、贫血和甲状腺疾病,但临床细节有限,如冠心病的程度、血运重建状况和高血压控制的有效性,这些都可能影响LVEF的评估。因此,住院患者LVEF风险比显著高于门诊患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阅读更多

EF降低的冠心病患者经FFR指导下的血运重建策略预后更佳

对于左心功能不全的CAD患者,当前指南建议进行心肌血运重建。本研究通过对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功能性重新分类,提供了有关临床获益的其它数据。通过正确识别能够诱发可逆性缺血的狭窄,FFR能够区分从外科血管重建术中获益的患者,同时安全地将其它患者推迟到侵入性较小且积极的治疗中,从而预防或减少与手术相关的不必要风险。 因此,除了临床判断外,FFR可能代表正确治疗分配的重要风险分层工具。但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受其回顾性设计的限制。 尽管研究者尝试通过倾向匹配来减少偏差,但是仍不能排除来自患者和术者的潜在混杂因素。 包括患者的虚弱度,血管扭曲和钙化,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负担(例如SYNTAX评分),血管或外科手术入路问题以及慢性肾脏疾病在内的因素等。尽管大多数患者被诊断出患有缺血性心肌病,但研究者不能排除同时合并存在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淀粉样变性,肺动脉高压或其它疾病等可能导致LVEF降低的主要原因。住院患者PCI时由不了解研究设计和结果的主治医生进行了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在所有患者中,通过肉眼判断来评估冠脉直径狭窄。但是,在没有核心实验室的情况下,肉眼判断在预测生理学时已显示出优于QCA。总之,与血管造影术指导策略相比,LVEF降低的CAD患者,在5年的随访中,FFR指导的血运重建策略与较低的病死率和MACCE相关。 这些益处也在推迟接受PCI或药物治疗而不是CABG患者中观察到了。 未来的前瞻性研究对于确认这些发现非常必要,从而阐明LVEF降低的患者的生理学评估的重要性。

阅读更多

DRT检测之“薛定谔的猫” ——如何优化LAAC术后TEE随访时机

尽管LAAC是房颤卒中预防领域革命性的举措,但由于现有的各种术后抗栓方案异质性较大、以及完全内皮化之前DRT形成不可避免,因此术后随访期间的TEE随访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但是,TEE检查毕竟相当于一次普通胃镜的操作、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中心又无麻醉的配合,导致患者的体验感往往非常差。而且,少数情况下还有食道破裂、纵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等的报道。因此,尽量优化LAAC术后的TEE随访次数及时机也是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期之江心学引用的这篇文献提出了LAAC术后4个月内是栓塞事件的低发期,因此可以延迟首次TEE的时机。正如量子力学领域著名的“薛定谔之猫”理论,如果知道一定时间内猫不会死,就无需去查看。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大部分的DRT(82.8%)不造成缺血性脑卒中事件,说明LAAC对于改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预后仍瑕不掩瑜。

阅读更多

DNA中暗藏的杀机:遗传性心律失常合并心脏骤停分析

年轻人的心原性猝死许多是存在遗传性因素的,比如长QT间期综合征、肥厚性心肌病等。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认为心原性猝死容易在运动时多发,但该研究却发现,轻微运动时发生心原性猝死的可能性更大。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RSCA的主要病因分布也不一样,年轻人长QT间期综合征是主要因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肥厚性心肌病逐渐增多,这可能和肥厚性心肌病的发展需要足够长的时间相关。当然本研究是基于可心肺复苏的人群,对于未抢救成功的心原性猝死人群并无参考价值,无法代表全部心原性猝死人群的疾病分布情况,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阅读更多

CRTD or CRTP:经济性和有效性的灵魂拷问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心脏收缩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有些专家认为,在植入CRT时是否带有除颤功能值得商榷。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来试图明确这个问题,经过统计学校正分析,发现总体来说CRTD植入患者的死亡率低于CRTP,尤其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这种优势更加明显。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除了低EF外,严重的心肌缺血本身就容易导致室颤的发生,因此带有除颤功能显然是十分必要的。但对于75岁以上的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来说,这种优势不明显,因此可以根据经济条件选择CRTP。当然,本研究是基于回顾性分析,说服力尚存在问题,希望后续前瞻性研究能尽快开展。

阅读更多